儿童是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,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,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。
日前,国务院印发了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(2021-2030年)》,围绕健康、安全、教育、福利、家庭、环境、法律保护7个领域,提出70项主要目标和89项策略措施。
健康领域,儿童纲要提出要加强食育教育,引导科学均衡饮食、吃动平衡,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;加强学校、幼儿园、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。
安全领域,儿童纲要提出要完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体系;落实学校、幼儿园、托育机构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,消除儿童集体用餐各环节食品安全隐患,加强校内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。
教育领域,儿童纲要提出要提高儿童科学素质;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;加强社会协同,注重利用科技馆、儿童中心、青少年宫、博物馆等校外场所开展校外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。 福利领域,儿童纲要提出要推进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;加强3-5岁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工作,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,构建从婴儿期到学龄期连续完整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支持体系。 家庭领域,儿童纲要提出要创造良好家庭环境,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,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,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;引领儿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,杜绝浪费。 环境领域,儿童纲要提出要规范与儿童相关的广告和商业性活动;规范与儿童有关的产品(服务)广告播出。在针对儿童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保健食品、酒类广告等;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、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全部或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、饮料和其他食品广告。 另外,纲要提出要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融入课堂教学、校园活动、社会实践等环节;培养儿童生态文明意识,树立珍惜资源、保护自然、珍爱生命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,自觉养成健康文明、绿色低碳、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。 法律保护领域,儿童纲要提出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,及时发现和处置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、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等问题。 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,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,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。 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,提高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。 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。 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10%和5%以下,儿童超重、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。 增强儿童体质,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%以上。 将儿童健康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,儿童健康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和责任考核。完善涵盖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,加强儿童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。 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,依托家庭、社区、学校、幼儿园、托育机构,加大科学育儿、预防疾病、及时就医、合理用药、合理膳食、应急避险、心理健康等知识和技能宣传 普及力度,促进儿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。 构建全媒体健康知识传播机制。发挥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作用。 以早产、低出生体重、贫血、肥胖、心理行为异常、视力不良、龋齿等儿童健康问题为重点,推广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,建立早期筛查、诊断和干预服务机制。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,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25%以内。 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,开展孕前、孕产期营养与膳食评价指导。 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,强化爱婴医院管理,加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母婴设施建设,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%以上。 普及为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。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,加强个性化营养指导,保障儿童营养充足。 加强食育教育,引导科学均衡饮食、吃动平衡,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。加强学校、幼儿园、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。 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。完善食品标签体系。 推进阳光体育运动,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。保障儿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,培养儿童良好运动习惯。